来源:中国医药报
纵观与食品安全攸关的各个生产及销售环节,其中最不引人注意的当属最后的包装环节。特别是在一些小超市、小商店及农贸市场,直接包装食品时使用的一些塑料袋,颜色花花绿绿,但总有一股刺鼻的气味,让人闻后极不舒服。无疑,这类塑料包装袋是不安全的。据相关报道显示,如长期使用这类塑料制品包装食品,会使人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。
可见,生活中这些不起眼的小环节,隐藏了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。而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中,这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。因为自从禁塑令实行以来,这类不合格塑料袋早已在大型商超里绝迹,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小集市、小超市,商户为了节约成本,往往都会选用这种价格低廉、三无小作坊生产的塑料袋。
生活中,有人用这种塑料袋直接装馒头、包子、油条等面食的,也有人直接装肉类、蔬菜、水果等,本来是味道鲜美的食物,却因在最后环节使用了不合格塑料袋,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重重。为了避免食品污染,笔者每次去集市买菜或买馒头时,都会自带环保布袋子,尽管这样很麻烦,但却可以吃得更放心。然而,更多的人由于缺乏相关食品安全意识,对此类不合格塑料袋也无鉴别能力,再加上购买食品时商贩的主动赠送,使用这类塑料袋装食品也就成了一种习惯。
新修订《食品安全法》第二条规定: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,应当遵守本法: (一)食品生产和加工,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;(二)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;(三)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、容器、洗涤剂、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、设备的生产经营。”也就是说,对于食品包装材料的要求,食品法律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,但监管的缺位与疏漏,以及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的淡薄,导致此类问题长期难以根治。
当然,这只是形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众多因素之一,要确保食品安全形势整体向好,笔者认为,新修订《食品安全法》的颁布实施只是一个切开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端口,因为在食品安全所涉众多环节中,每一环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构成威胁。所以,作为监管部门,不妨从一些看似微小的问题入手,及时出台相关规定和管理规范,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新修订《食品安全法》不仅赋予了监管者以神圣使命,生产经营者以主体责任,还为我们构筑了全民参与的“社会共治”宏伟蓝图。因此,不光是监管部门,每一家媒体、每一个行业组织、每一位公民,都有义务为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出一份力、尽一份责。
从小塑料袋里发现食品安全大问题,这只是解决相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突破点。假如人人都能找到这样的一个突破点,并努力解决,便会形成由点到面的突破。到那时,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,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。
|